把想要做的項目做成一個計畫,並且有規律地執行
盤點這部電影裡面,我很喜歡主角的計畫:
- 在大學的時候號招同學成立自己的項目計畫和項目基地。在這個基地裡面規劃出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,並且透過深入地問問題,把產品做到極致,到最後能夠接案。我還蠻喜歡這一種的感覺。
- 成立自己的公司L&P。成立公司帶有自己的願景和使命,例如L&P把自己的願景使命設定為讓癌症的存活率提高1%(雖然聽起來很少XD)。成立公司與自己的背景經驗和想要達成的願景緊緊相連,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努力不懈。
在小細節追逐極致,就能夠帶來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
我還蠻喜歡主角在打造藍冠APP產品時,對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到極致。我覺得大框架不要變,框架下建立細節,細節再拆解成更關鍵的因素,並且把每一個因素都優化到極致。
追求極致雖然過程很累人,但是在追尋的過程中總是能夠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學習的地方。在細節處把效能優化做到極致,在規劃階段就把眼光放遠,提前想好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,會研發出更吸引人市面上引領其他產品潮流的東西。
詳細的追蹤每一個時間和計畫,會讓執行效率高更多
朱韻把程式開發的項目進程表拿給程序員,告訴他:照著這個進度表做。李峋補充道:「其實你的工作量不變,但是你會發現做起來輕鬆很多,是因為朱韻把大綱都確立好了,大綱確立後再往下展開更多細節,把每個該考慮的事情都是先考慮好了,這就是你會覺得輕鬆的原因」。
計畫是相當重要的人生規劃工具,不論是在管專案或是管人生,都需要詳細的計畫告訴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。當時間到了,我們透過計畫知道自己為什麼該做這件事情。如果你相信計畫,相信你的決定,就開始按表操課,往目標前進。
常常問為什麼,把不重要的事情排除
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達成那麼多成就,我發覺是因為他們很懂的問自己:哪一些事情是重要的,哪一些事情是不重要的。主角最常說的一句話:「這關我什麼事情,我為什麼要去做」。這些問題都非常好,也能夠拿來幫助自己釐清自己的目標,為了什麼目的,為了什麼去做,而不是把日子過成流水線。
人生很長,不要太過在意一時的輸贏
人生如果太過於在意當下的輸贏,就會過得很累。如果我們把人生視為一場42公里的全馬馬拉松,就不用太擔心誰在200公尺處是第一名。想要做什麼事情就去做,就算浪費了時間,走了彎路(所有的彎路也都是成長的養分)那也都是一時的。永遠追著目標走,你就會離目標越來越接近。
大多的時候,我都會不敢去展開新的人生,主要是因為擔心“我做了這件事情,沒做成我就輸了”。一時的輸贏雖已成定論,但未來卻還非常的長,要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,對自己的規劃有把握。
時間應該被投資在自我成長和有意義的事情,而非報復
朱韻:「你把時間都拿來想如何報復別人,結果新的技術你只學了1/6就沒時間學下去了」。制定學習計畫要花時間,學習要花時間,實踐要花時間,報復要花更多時間。要不要原諒別人和要不要報復別人是兩回事,你可以不原諒,但選擇不報復。報復別人並沒有實質的效益(讓討厭的人不好過,並不會幫助自己過得更好)。
很生氣的時候,去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,例如打球、跑步、追劇、聽音樂、與朋友聊天等等,把壓力釋放出來就好了,制定深沉的報復計畫是最不值得的一件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