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讀書心得]衛生紙計畫Toilet paper entrepreneur

創業的目的,不應該只是為了賺錢

這本書到目前為止帶給我的最大的啟發!創業,除了可以給你帶來財富自由之外,還能夠帶給你更深度的東西,例如:精神上的滿足,看著自己的公司逐漸成長茁壯,帶給世界很大的改變,大家喜歡你的產品,你的公司在大家的口中廣為流傳。這樣的感覺,你覺得如何?

嘗試結合自己的天賦和熱忱來創業

成立公司時,你的信念會左右公司的發展,會決定公司能夠生存多久,會擁有什麼樣的文化。在一人公司時,公司就是你的化身。因此公司不要和自己的個性偏離太多,公司就是你,你就是公司,把自己的熱情和天賦轉移到公司上面,讓公司能夠成為你的代表作

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,為了熱情而去創業,你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:

  • 每天充滿幹勁很早就起床,你是為了自己工作,而不是去為了別人的夢想工作
  • 看見別人使用你的服務或是產品,並且給予好評,那種快樂的感覺
  • 當世界上的其他人聽到你打造的產品,並且談論這款產品,那種興奮感
  • 當客戶很高興的詢問你如何提供給他們好的報價時,那種肯定感

創業就是結合自己的熱情和天賦,為世界帶來改變,把自己的人生最大化到極致。

找出自己很開心的事情,去創業

在創業的途中,每一天的業務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,創業才會具有意義,創業才能夠療癒你,才能夠發揮我們在生命中的價值。

我還蠻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(廢話XD),但卻很難把這件事情拿去創業,這是因為我們普遍不相信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被拿來賺錢。現在我必須說:「這是可能的,完全沒有問題的!」如果我們發現做一件事情會感到愉快、感到療癒,代表我們非常幸運的發現藏在我們DNA深處的內心渴望。

整理好信念,才能調整好心態,開心創業

創業會不會成功不關乎學歷、不關乎家庭背景,最重要的成因取決於自身的信念。

信念是你的內在聲音。信念不需要別人告訴你該怎麼做,你自己本來就已經知道答案了,只是可能埋藏的很深或是忘記了。

不僅僅相信你“能”做到,更要相信你“會”做到。

這讓我想到之前在Ted上面看過的一段演講:Fake it until make it

察覺自己的底層信念,把它寫下來,分辨出自己擁有哪些限制性信念。例如我就有「你不可能會成功的,為什麼會是你成功?」等等的自我懷疑的信念。當我意識到後,我才有辦法修正他。

強化自己的信念的方法

不要再說“我相信我會成功”,改成說“他相信我會成功”。人類傾向透過別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信念的強弱。回想一下,過去自己獲得了哪一些的成就、哪一些的肯定、哪一些的期望,帶上這一份力量,去相信自己可以達到任何你想要達到的事情。

另外正念是需要被強化的。每天早上幫自己下載正向的信念,包括我相信我可以做到,我知道我可以做到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。

創業的第一優先是自己感覺到有趣,接下來才是產出價值

感覺不到有趣了,就準備離開。我之前看過一段話:「很多人24歲出社會後,接下來的人生就重複過了50年。」如果我過上了這樣重複的人生,我會覺得好痛苦。

如果可以發現樂趣,就能夠順其自然的產出價值。如果單純產生價值而感受不到有趣,那就相當於在工廠生產線上面一直做同樣的事情,超級無敵痛苦。老闆追求價值導向沒有錯,但人生是自己負責的,快不快樂有不有趣,只有自己能改變,去追尋。

為什麼與樂趣共存會產生更多價值?因為會不自覺投入更多時間,另外內在驅動自己把質量做更好,這是與一般上班族心態相形之下無法比擬的。如果開心提供服務,就不會吝嗇提供知識,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做的更好,產生正向循環。

公司就是你的信念延伸。你必須為你的公司注入信念,公司才會有靈魂。而找到自己信念唯一的方法,就是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而不是用邏輯得出結論。

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思考,透過提問同理客戶

與其思考:「如何讓顧客把手上的錢給我」不如去思考:「如何展示我的專業能力,讓顧客100%相信我有能力為他們創造金錢,帶來價值」。

跳脫出小我的概念,換位思考。假設我是顧客,我(顧客)希望可以獲得怎麼樣的服務,並且看見什麼事情,讓我(顧客)感到開心和滿足。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很好的換位思考者,他們的同理心讓他們能夠自在地切換視角,跳脫僵局,找到平衡點,打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。

專注在想要達成目標上面

建立自己的核心願景。回想過去做哪一件事情,全身充滿興奮與力量,而且覺得很有趣很不想要停下來,這就是你的願景。相信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使命,都有我們來到世界的意義,挖掘我們的專長,把事情給完成。

專注發展強項,稍微修飾弱項就好。截長能夠補短還有剩…所以專注在開發自己的強項,善用自己的天賦,做到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,然後把它做到極致,這樣就夠了。

將目標聚焦再聚焦

聚焦目標,能夠讓你脫穎而出。聚焦自己的目標會有五種效果:

  1. 脫穎而出(專注在服務某種人,因此能提供更棒的服務)
  2. 降低競爭對手(高度專業成為某領域權威,成為優先選擇對象)
  3. 降低客戶基數(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,因此服務對象變少)
  4. 降低潛在收入(客群減少,收入降低)
  5. 成長較慢(無法有跨領域的創新)

聚焦的目的是為了要產生化學變化。當公司的體質不上不下,走高度專業化能夠為公司打開全新的機會大門,產出下一步的後續行動。

全然地相信自己的願景使命

我第一次聽到願景,覺得這個東西好高大上

我自己的願景是:

  1. 任何人使用我們的服務或軟體可以立即獲得行銷相關的建議
  2. 我們的服務會讓客戶立即了解自己公司的優點和缺點
  3. 我們會舉辦線上活動,會有非常多的人參加這一場線上活動
  4. 我們會舉辦許多實體的線下活動,會有許多人來參加
  5. 我們會協助我們的客戶建立他們的產品,並且開始盈利,讓他們覺得很輕鬆又很有趣
  6. 我們會有自己的辦公室,在台北,並且有許多夥伴共同為上述目標努力

說不的力量,越說不越有力量

前面有提過,要做出差異化,要做到narrow focous,而我自己覺得會Narrow Focous的人都是說不的大師。Narrow Focous會產生的五個結果:

  1. 越來越傑出
  2. 能夠更好的滿足客戶
  3. 降低發展速度
  4. 降低潛在收入
  5. 減少機會

由此可知,說“不”有好有壞。但我認為現在太多人都不好意思甚至忘記怎麼說”不“了,所以應該要在這裡重新提倡一下這個觀念。說不,意味著拒絕掉不適合的客戶,拒絕掉不想要做的事情,拒絕做起來會讓自己感覺到痛苦的事情。

說不很特別,就和前一篇文章<<點燃你溫暖我觀後感>>一樣,當看似理所當然要做一件事情時,先問自己“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”、“這件事情對我來說重要嗎?”。把每一件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情視為不理所當然,這就是說不的力量

但反思如果在職場上,一天到晚說不的人,又是另外一種情況了。這些人說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懶。因為懶而說不,是我最不推崇的。說不是為了保留精力給更重要的事情,而不應該單純滿足人類的惰性而已?

立即開始行動的力量

重要的事情不要拖延到最後一刻再做。越重要的事情,越應該要把它分配到每一天中,每天撥出一點時間去完成這一個目標。

Just Take Action。因為重要,所以更要從今天開始,哪怕今天只是開始一點點,都要開始做。其實這也讓我反思到一點,為什麼大家都會認為學習一項新技術很困難,因為大家不願意開始做,就算開始做,也才剛開始一下下就放棄了,就算撐了一下短期沒有看到效果又放棄了。因為學習成本如此之高,大家才會覺得學習技術很難

但是我認為,如果想要學習一個東西,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,不用給自己太多逃避的藉口,只需要每天做個5-10分鐘就好了。到後來如果發展出了興趣,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做1-2個小時。

只有因為興趣,發展出了內在驅動力,做事情才會有趣,才會想要一直做下去。事情有趣是關鍵,不有趣,就不要做了,直到重新覺得他有趣,我們再繼續做下去。

先相信,然後“讓事情在內心發生”

你比自己想的更強大,你可以控制更多的事情讓事情發生(但並不是要你成為控制狂,而是相信人有掌握事情的能力)。想法不應該僅止於“想要”,更應該要“想像他成真後會出現的事情”。例如:如果你希望可以招募第一個夥伴,就先在內心感受它發生後會出現什麼畫面。

另外一個極端叫做“這一切都是美好的想像,現實根本不如意”。沒錯,想像確實很美好,現實也不一定會如意,但是沒關係,因爲你會知道想像的結果是最終的願景(目標),現階段的行動只是在邁向最終願景的一步而已。狀況有落差,找出差異,一步一步往想要的方向靠近,這樣就好了。

分享給你的朋友吧
子揚
子揚
文章: 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