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遠規劃,以終為始
故事一開始,主角就已經規劃好最終的目標是要獲得一兆美元。並且擬定之後的每一步應該要怎麼做。先確定大目標,再往前拆解成小目標。執行一段時間後,當遇見迷惘,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,選擇當初相信的。
最小可行MVP,確認有效再認真做
電影環節中,公司推出的產品號稱有AI諮詢功能,但其實他是人力AI (XDDDD?快笑死)。後來東窗事發,主角說:「未來的工作量透過人力AI一定無法負荷。我們只是要測試,試驗結束了,現在我們不會把重心放在AI上面」。
如果主角沒有刻意先用最小的成本去測試,立刻就花了大把的時間去開發AI回應系統,就會立即承擔高成本,低回報的風險。所以我覺得主角們很聰明,他們尋求的是立即解決問題的方法,並且用簡單高效的方式先測試。
引入OKR概念,作為衝刺的目標
主角每月會設定一個營收目標,並且每週都會檢視營運狀況,思考要如何達到訂下的銷售目標。他們有個做法讓我印象深刻:他們是真的去思考“如何達成”月初所訂下的目標,追究原因分析問題,提出解決方法後再去測試執行。
這就讓我想到之前在深度思考的技術裡面提到的:問自己問題,淺意識就會開始找答案。
- Why:為什麼營收會到不了月初所設定的數字
- What:基於這些可能的原因,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?
- How:我們要如何達成這一些事情?
尋求夥伴,共同打造世界
主角最常說的一句話:「加入我們,讓我們一起打造最XXX的XX吧!」邀請夥伴加入團隊,並不單單是為了我,而是我希望也能夠成就你。
招募夥伴,也看中夥伴能夠在工作中發揚光大、自我實現。公司提供優良的資源,使夥伴成長、貢獻所長。公司是幼苗,需要夥伴共同澆灌,才能長成大樹,造福後人。所以其實我很不喜歡上下階級制度分明的公司,上司做事只想耍威風,超級不順眼。
如何冷啟動找到淺在客戶(從0到1),加大宣傳力道
在這一部影片中,體認到媒體的力量。媒體,是曝光大家對於品牌最快速有效的方法。如果有足夠的預算,就從媒體大量曝光開始吧(臉書廣告、關鍵字廣告…)。
但如果沒有預算怎麼辦…?那就先尋找專屬的頂級客戶,從拜訪他們開始,一步一步詢問他們的需求,解決他們的不方便。當我們能滿足他們的不便(痛點),就能創造口碑,吸引更多人加入。
找到專屬的創新領域,打造創新藍海
南瓜計畫這一本書說:好的創業家能夠發現機會、解決問題、並且制定一套流程讓別人來解決問題。
書中的主角們嘗試了好多不同的產業領域,每個領域都能夠發現獨特的創新領域,做出差異化,才能夠脫穎而出
- 線上花店->加入AI功能能夠即時推薦、3D線上賞花模型、在特定節日自動送花
- 遊戲事業->聘請遊戲界權威、改良過去熱門舊遊戲並改善遊戲的爽感以及商業模式
- 線上串流->訴求新聞真實、打造獨家情報搜集小組、與電視業者合作推出專屬遙控器按鈕、取得熱門動畫獨家上架權
- 金流支付->異業合作,與火車業者以及零售業者合作,打造整合的服務、透過媒體和優惠吸引用戶
先假裝,然後成真(Fake it until make it)
最後,我還很喜歡創業成功後主角的一句話:「雖然我覺得這一切不可思議,但我從最一開始,就打從內心相信」。
這讓我想到最近看TED演講片段<Fake It Until Make It>,其中強調先假裝,直到成真。在追夢的過程中,總是充滿不確地性,遇見太多考驗。不能夠100%的把握自己未來會成功,但就相信吧!就像TED說的:演著演著就成真了。